第五章 心中的光明(4/4)
将原本的善法一笔抹倒。
尤其是这几年天地元气变动,雨水更有限的况之下,知县大
分配雨水更倾向平原几个产粮大乡,而对山区乡村生计基本忽视,终于激起今
之事,也可以说是自食恶果。
就这两个诉求,欧阳举却发现居然不太容易推动。
众对第一个要求没什么异议,毕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王举
之死,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总是让归阳县这一群高高在上的读书相公
自危。
生怕周知县真仗着衙门权势,对读书下手狠辣,那结盟自保是必须的。但针对第二点诉求,就有些众说纷纭了。
欧阳举顾全大局,知道县中现在这种局面,就如坐在火山
上,山上乡村活不下去,难免要生
,王举
的意外顶多只是前奏而已。
又比如高举的正坡乡处于山顶,三月前还被周知县否了一寸三分雨水,苦不堪言,所以高举
也赞同欧阳举
的意见。
但丁举和张举
两
都是出生于县区东部平原鱼米之乡,现行雨水分配对他们乡村是有好处的。这时候虽然因为王举
的死而有义愤,但对于抗议县衙雨水分配,就默不做声了。
他们不说话,秀才们的争论就更激烈了。有说,“王举
都舍身而行,吾辈还犹豫什么?我等自当振臂高呼,与酷吏斗到底!”
但也有委婉的说,“王举
之事自然要讨回公道,但一码归一码,雨水之事,还当从长计议。”
就在这喧嚣之中,叶行远终于赶到了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