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方小松演说风流案(2/5)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你道那厢房内的究竟是何等
家的内眷?说将起来,来历却也不小。原来这中年
的母家姓余,他父亲名叫余颂南,翰苑出身,历任京秩,后来熬炼得资格
了,辈数老了,就荐升了刑部尚书,并在军机处赞画枢务,居然就是一位中堂。这余中堂生平只有一个
儿,十分溺
。嫁与苏州贝太史为室,丰姿虽是娇娆,
却甚为悍戾。偏偏这位贝太史又是个惧内庸夫,到了外边天不怕地不怕的
儿,一到进了自己的房门,看见了床
的这尊菩萨,便由不得神魂飞越,毛骨悚然。久而久之,这位贝太史便不知不觉的做了重生的陈季堂,再世的裴御史。贝太史自从点了庶常,也放了一任主考,不知怎的,外间物议沸腾,声名甚是狼籍,都说他出卖举
。至于这件事儿的有无,在下做书的当时并不在场,隔着一个省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下没有亲知灼见,却也不敢一定下什么断语。
只说贝太史的碑传
都中,就被一个御史参了一本。那班京城里
的都老爷照例是这个样儿。若遇着那势焰薰天、威权炙手的
,凭着他怎样的卖官纳贿、枉法徇私,这班都老爷在一旁看着听着,都是袖手旁观,罚咒也不敢去动他一动。若有一个御史参动了
,还要窥测天颜的喜怒,要是皇上看了御史的参本果然震怒起来,免不得要传旨查办,这班都老爷得着了这个消息,一个个都发起狠来,你参一本,我参一本,大家都去
那死老虎。称想这个
既经参奏,已属是个待罪
员,何苦趁别
的热闹再去参他?这位贝太史就吃了这个苦
,给这班都老爷横参一本,竖参一本。那本上说的话儿,什么“似此败坏科场,贿通关节,若不从严查办,何以正士气而肃官方”。皇上看了这许多参本,从来说众
成城,自然也要震怒起来,便将原折发
浙江巡抚认真查办。
幸亏这位余中堂晓得这件事儿,心上虽然恨着婿不该做出这样事儿,削他的颜面,却又看着
儿面上,不得不替他嘱托弥缝。这科场贿通关节的事儿,闹了出来不是顽的,就是从轻办理,也要问一个边远充军。余中堂无可奈何,只得替他上上嘱托,安顿了那几个原参的御史,又自己亲笔切切实实的写了一封信,托那浙江抚台替他辩护,方才把这一桩天字第一号的风波平了下来。浙江巡抚果然上了一个折子,替贝太史竭力辩护,无非是查无实据、合无仰恳天恩、免其议处的这些话
。
这个折子到了军机,又有余中堂在里照应,方得从轻发落,把贝太史议了一个回籍闲住的处分。
贝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