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6)

京都大学(yUnvry)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本第二所国立大学。1892年,23位国会议员在向国会提出的一个议案中提出,本仅有一所东京国立大学,缺乏竞争,对办学和学生的培养都不利,建议在当时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学,1897年议案被通过,大学得以诞生,当时定名为京都帝国大学。初建时整个大学只有一个理工科分科大学,共有6个专业21个讲座,学生不到500,木下广次为首任校长。数年之后,又增设了法科、医科、文科等3所分科大学,这时全校已有5个分科大学。4年后新的大学令颁布,分科大学改名为学部。法学部原有的法律学和经济学分家,同时上升为学部。经过数年的努力,农学部和一些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学校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数成倍增加,京都第三高中并后,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文学部,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教养学部。战后,按照新的教育法,全部实行新制,削去帝国大学中的“帝国”二字,清除军国主义对京都大学的坏和影响,包括实行男共学,清理教师队伍,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讲座,增设教育学部、药学部和一些研究所,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外开放门户。这样,就成了在本仅次于东京大学的学科齐全、规模宏大的国立综合大学。

京都大学与东京大学虽为本东西两方同等齐名的国立大学,但它们的传统与办学目标迥然不同。东大以培养治国才为主;京大则以培养科学家见长。所以,尽管到目前为止京都大学只出过池田勇一名首相,也少有著名的科学家活跃于本政坛,但在科学研究方面,才和成果都不少,因而被们称为“科学家的摇篮”。特别引以自豪的是,在1949-1987年的39年中,本获诺贝尔奖的7名得主中京大就占4名(又有说是四个半):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福井谦一、利根川进,多于东大。获本文化勋章和本科学院奖以及其他方面奖励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它的优秀传统是分不开的。京大从创校以来就有理重于文的传统,在全校的学部、研究所、教学与科研中心中理科明显占优势。一向注重于学术上的高标准,尤以理科著称,因而形成了自在特色的“京都学派”。们曾这样形容“京都学派”:京都大学的学者教授们“十分执着于理论研究,即使在常看来芝麻一样的小事,京大教授了会饶有兴趣,只要合乎学术道理的,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个学派最早是京大文学部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边元、三木清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